【返回首页】
科举说到底是整个中国社会维持精英系统再生产最基本的机制。在传统中国,理论上只要是读书人就都会去考科举,能考上进士的诚然不会很多,但你只要是读书人,就会想着去考科举,你下意识中就已经认同了一整套中国传统精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所以尽管你考不上进士,也是中国社会的基层精英。而且你可以一年一年的考,从前中国传统考进士没有年龄限制,可以考到七、八十岁。你考到七、八十岁还没考上,皇帝见这么大年纪还没考上,或许赐你一个进士。为什么?因为要给社会的潜在精英永远存一个希望,如此就可以维持精英系统再生产的运作。从隋唐开始,科举至少有1300多年,是传统中国最基本的政治-文化机制。
晚清废除科举无非意味传统中国的整个政治-文化机制的彻底崩溃和瓦解。整个科举制度的废除,整个机制崩溃了以后,中国面临一个全面重组中国社会的巨大任务。这样的一个社会怎么重新奠定组织一套新的机制,绝不是容易的事。在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用了数百年才完成,而中国从晚清瓦解到现在是百年左右。我们今天仍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从晚清瓦解到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的整个过程看成是寻求奠定现代中国的一个连续统。
Ramo提出的“北京共识”认为“北京共识”已经取代了“华盛顿共识”,他的具体看法是可以争论的。但Ramo提出这个看法的意义在于他提醒大家,理解中国是非常困难的,不能按照各种流俗的看法来了解中国。从西方的角度来说,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问题是中国。中国对西方是一个问题,因为西方统治全世界已经数百年,以西方为主形成的这个世界有一套他们的规范和程序,现在中国似乎像一个突然闯进来的人,导致整个系统都在摇荡。